2019年,粳米產量小幅增長,消費需求亦有所增長,不過略低于產量增速,加之國儲稻谷拍賣增加市場原糧的投放,粳米行情走勢偏弱。展望2020年,粳米供需偏松基調延續,總體偏弱格局難改。
美國農業部2019年12月發布的中國大米供需數據顯示:2019/2020年度的中國大米產量為1.489億噸,比2018/2019年度增加110萬噸,增幅為0.74%。2019/2020年度的中國大米消費量1.425億噸,比2018/2019年度增加73萬噸,增幅為0.52%??傮w而言,2019/2020年度國內大米消費量的增速低于產量,2019/2020年產能過剩較2018/2019年有所擴大,供需偏松基調延續。
此外,USDA最新報告顯示,中國大米2019/2020年度結轉庫存為1.09億噸,庫存消費比為76.5%,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處于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由此可見,未來國內大米的供應壓力較大,對粳米行情走勢形成壓制。
2019年12月12日,作為最大的粳稻主產省,黑龍江省啟動了粳稻的托市收購。不過由于2017年黑龍江啟動托市的時間為11月3日、2018年黑龍江啟動托市的時間為11月13日,因此相較往年而言,2019年的托市啟動時間推遲了一個月左右,這使得2019年中晚稻收購進度與上年同期收購量差距較大。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15日,黑龍江等7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粳稻1921萬噸,同比減少748萬噸。整體而言,糧庫后期的收儲壓力較大。
2016年國內大米的消費總量為141.76百萬噸,同比增加0.68%;2017年國內大米的消費總量為142.49百萬噸,同比增加0.515%;2018年國內大米的消費總量為142.97百萬噸,同比增加0.34%;2019年國內大米的消費總量為143百萬噸,同比增加0.021%。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大米消費量雖然仍有增加,不過增速呈現下降態勢,趨于穩定。
此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近些年來居民飲食習慣發生了改變,主食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米飯。前幾年,大米貿易商為迎接節日來臨,會提前備貨,而現在傳統大米消費旺季出現“旺季不旺”的現象,節日提振作用正在逐漸弱化。
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10月我國累計進口大米217萬噸,同比減少62萬噸,減幅22.2%。2019年我國大米進口量偏少,處于歷史較低水平。出口方面,2019年1月至10月累計出口大米253.5萬噸,同比增加41.12%,較2017年增加1.25倍,較2016年增加6倍。近年來隨著我國大米去庫存力度加大,出口市場增長迅猛,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市場供壓。
總體而言,2019/2020年國內大米產能過剩較2018/2019年有所擴大,供需偏松基調延續,加之2019/2020年度結轉庫存高企,對粳米行情走勢形成壓制。此外,2019年黑龍江的托市啟動時間較往年推遲了一個月左右,使得中晚稻收購進度與上年同期收購量相比差距較大,糧庫后期的收儲壓力較大。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大米消費量雖然仍有增加,不過增速呈現下降態勢,加之節日提振作用正在逐漸弱化,對粳米市場的提振作用有限,2020年粳米行情偏弱格局難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