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歷進入2月下旬,全國的生產生活秩序正逐漸恢復。一個多月來,各家各戶廚房關注的焦點已從最初“要不要搶購囤糧”的恐慌回歸到“如何精進廚藝”的平靜理性。糧油足,民心安,當前特殊時期更顯糧食保供穩價的重要性。為了守護人們宅家和復工的安心、戰勝疫情的信心,糧食和物資儲備行業正在“第二戰場”上全力奮戰。
企業筑牢糧草“第一道防線”
1月30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成立了糧油保供工作小組,強調全系統要把做好糧油市場保供穩價作為最重要、最緊迫的政治任務,確保不脫銷、不斷檔,確保市場運行平穩,全力服務疫情防控大局。
各地糧油加工企業在政府部署和號召下第一時間復工,不計成本,加班加點,擔當起戰疫的堅實后盾。
穩糧價。疫情初期,受消費者恐慌性囤貨等因素影響,江蘇常州市糧油市場需求出現短時激增。1月27日,常州市溧陽地區十五家糧油加工企業自發聯合發布“溧陽糧人,做良心商人”倡議書,向市民公開承諾“不漲價、不囤積、不休息、不斷供”。
保生產。河北滄州市富強油脂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盡快恢復產能,公司主管開車接來員工,自1月28日起24小時夜以繼日進行生產。河北良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啟動應急加工預案,從正月初五開始8天內生產大米1600余噸,比平時產量增加一倍,及時運送到供站點的同時還完成了應急大米的調撥任務。
保供應。面對人手不足的狀況,江蘇常州市申新米業有限公司、萬綏糧油有限公司、豐澤糧食加工有限公司、克儉米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高薪招聘周邊人員返廠復工,企業上下動員家人一起幫忙搬貨裝車配送。作為云南省最大的精米加工企業,云南個舊大紅屯糧食購銷公司積極和全國各大糧油供應商對接,安排直營店開門營業,方便市民隨時采購。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1月28日至2月16日,企業共組織調用省內外糧源超過3000噸,加工大米3200噸,供應市場近4500噸,在確保個舊市民需求的同時,還能滿足州內其他縣市需求。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盧景波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全國糧油庫存處于歷史高位,原糧儲備非常充裕,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面油等成品儲備,調控物質基礎雄厚;糧油市場體系和配送、供應網絡健全,可以迅速將米面油投放終端消費市場。據最新統計,截至2月16日,37家保供協助機制國家重點企業已復工36家,全國糧食應急加工企業已復工63.4%。其中小麥日加工能力已恢復到36.4萬噸,產能利用率53.1%;稻谷日加工能力已恢復到37.3萬噸,產能利用率70.1%。
政策為全面復工復產加馬力
隨著各地的全面復工,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凸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近日強調,各地要加大協調力度,協助企業解決物流運輸、用工不足、港口通關等問題,全力推進糧食應急加工企業復工復產。
啟動應急預案,多措并舉更要做好各項工作銜接。為緩解前期南方一些地區飼料供應緊張,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通過公開競價掛牌銷售方式投放296萬噸玉米,跟蹤督促“北糧南運”合同抓緊履約,促進產銷銜接,保障南方玉米需求。
堅持問題導向,政府務必深入一線。春節期間,海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組織走訪了74家應急加工企業、288家應急銷售網點、26家應急運輸企業和全省最大的糧油批發市場的上百家糧油商戶,號召企業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盡快復工復產。
政策是否給力,關鍵看施策是否精準。企業反映防疫物資儲備不夠,山東東營市委現場協調督辦,企業復工所需的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物資當天得到了補給;針對原料供應不足,東營市發改委等部門協調市糧食儲備庫,按照春節前的拍賣價格足量優先保障應急加工企業使用,解決特殊時期外來小麥輸送困境。面對物流不暢和包裝袋短缺,重慶市九龍坡區發改委為相關企業的40余輛運輸車輛辦理綠色通行證,支持糧油包裝產品供應商企業及時復工。
“目前各地糧油供應正常、價格平穩?!眹壹Z食和物資儲備局表示,接下來要嚴格督促各地按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要求,切實承擔糧食保供穩價主體責任;強化糧油市場分析和監測預警,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置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做好糧油投放后續工作,有效滿足企業用糧需要;加強糧油市場供應,把握好糧食競價銷售節奏和力度,既滿足市場供應又維護市場穩定。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確保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定糧食生產是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疫情“大考”之下,更應意識到糧食安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過關。防范化解生產和市場的風險隱患,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為業者護航,糧食和物資儲備行業面對的“大考”遠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