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處處被問及水稻走勢,小麥文章留言問水稻,玉米文章留言水稻,抖音留言問水稻,視頻號留言也是。那么今天抽時間重點來說說水稻。不過這春節跟上,市場關注度已經降低了,我們重點說說對市場影響最大的最低收購價格。
托市收購量和行情走勢
玉米小麥都曾有過高光時刻,倒是水稻,是市場最抱憾的一個大品種,除了個別區域比如江蘇粳稻,地方儲備糧入庫最高一度到3100-3200元/噸。而由于市場價格低于國家保護價,中晚稻還啟動了托市收購。
據統計,截至1月15日,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收購223萬噸,到1月31日托市收購結束,預計托市總量難到300萬噸。黑龍江粳稻最低收購價收購1008萬噸,收購數量越大越反映了市場價格的低迷。黑龍江托市收購到2月底結束,但扣除春節假期,節后也就十天左右收購期了,預計粳稻托市收購量很可能在1200萬噸上下。
對于后市,秈稻托市收購體量比較小,市場供大于需依舊突顯。2021年產稻價不及上年,而且農資成本大幅上漲,農戶惜售心理較重,當前部分產區質量好豐兩優稻谷現貨價格仍在1.28-1.3元/斤,略高于托市價;另外中央儲備稻谷輪換出庫價格也高于托市價。市場走勢很大可能將參考政策糧銷售價格。
粳稻方面,黑龍江托市收購量遠超預期,市場基層糧源下降,中儲糧黑龍江水稻拍賣底價也不同程度的上調,屆時圓粒水稻將處于易漲難跌的行情。不過長粒水稻綏粳18品種部分地區農戶售價已低于圓粒水稻,這是歷年罕見的,糯稻黑稻價格也不理想。順便提一句,價格是引導種植結構調整的關鍵,這必然導致22年東北圓粒面積猛增。
2021年江蘇多數糧企借鑒上年追高搶糧虧損的慘痛教訓,經營性庫存成本同比大幅降低,也比地方儲備入庫成本低1毛多,后期來自東北粳稻的壓力大大低于去年。后期江蘇稻米市場短暫沖高的機會依然存在。
2022年最低收購價格有望上調
稻谷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全國 60%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在糧食生產和消費中歷來處于主導地位??梢哉f,穩定了水稻的生產,我國糧食安全就更加底氣十足。
小麥稻谷是我國主要的口糧品種,也是僅存的兩個托市收購品種,糧食政策框架上相互貫通。2022年小麥最低保護價(國標三等)為1.15元/斤,上調2分。我國稻谷市場“政策市”特征明顯,最低收購價政策對水稻種植面積調整和未來行情走勢影響很大。接下來市場主體更為關心的無疑就是水稻最低收購價格了。
第一,上調是普遍預期。
1月20日,國新辦舉行2021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針對促進農民增收問題,農業農村部指出將落實政策促增收。重點是適當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深化農村改革,讓農民更多分享政策紅利。
12月11日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也強調,堅持并落實好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
那么從政策基調來推斷,2022年稻谷最低保護價將大概率上調。
第二,上調幅度是關鍵。
根據歷年來稻谷最低收購價發布時間來看,2月份是我國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發布的窗口期,不過最近三年政策出臺時間都很晚,2022年很可能要到2月下旬了。
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國家為了預防“谷賤傷農”,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而實行的一項惠農政策,最低收購價水平通常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而確定,目的是保障農民種糧不虧本,穩定種糧農民信心。 目前,我國糧食收購已經形成了以市場化收購為主導、政策性收購為補充的新格局,糧價形成逐步回歸市場化,優質優價的糧食收儲機制逐步形成。 結合中華糧網水稻群抽樣調研來看,東北最近兩年種植收益普遍不理想,一方面租金成本高,農場雜費多,而且農資大幅上漲;另一方面就是稻谷價格相對玉米大豆偏低等,這兩年種植結構調整很大。 此外稻谷、小麥和玉米等糧食品種之間具有替代性,價格聯動性強,市場也將推動三大品種之間也重新進行結構平衡和價值回歸。 此外鑒于稻谷本身庫存水平較高、去庫存壓力較大的現實,且已經公布的2022年小麥最低收購價上調2分,市場綜合預計2022年秈稻最低收購價將會繼續小幅上調1-2分左右,粳稻很大可能維穩,最多上調1分。如果政策更有其他考量,調整幅度或許超出預期。